溫室大棚水果幫助農民增收
榆林日報報道:村民米魚家有3個大棚,種了2棚香瓜,一個棚就產了6000斤,但是香瓜成熟后不易存放,而他的銷路又很窄,焦急的他找到莊錦國幫忙。在莊錦國的幫助下,原來靠自己只能賣20元一斤的香瓜,莊錦國幫他賣了30元一斤,為他解決了銷路問題,米魚說:“大家有什么事情解決不了的,都會去找莊錦國,他能辦了的直接辦了,辦不了的就會想辦法幫我們辦。”
一心只為讓村民增收,寺伙溝村大棚種植開始只種西紅柿、西葫蘆、黃瓜這“老三樣”,少量種植辣椒,當時村上收益還不錯,但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變化,周邊蔬菜大棚越來越多,種植“老三樣”的效益越來越不行,“老三樣”產量上去了,但是價格上不去,市場競爭能力比較低。于是莊錦國就尋思著找高產值的產品,2012年他引進了芝麻香瓜,芝麻香瓜種植改變了村上產業單一的現狀,當年經濟效益翻了一番。“一斤西紅柿、黃瓜能賣1塊錢,而芝麻香瓜上市的時候能賣到30元到40元,雖然產量沒有西紅柿和黃瓜大,但是產值高。”莊錦國說,為了保證質量和口感,種植芝麻香瓜要倒茬種植,但是村里大棚的數量跟不上,都是包產到戶,今年種了明年就不能種了,所以種植芝麻香瓜還有一定的局限性,小范圍的種植只能當做是村上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過渡。 不滿足于現狀的莊錦國在2012年5月,搞起大棚葡萄試驗種植。他與村民楊海元達成協議,由他出1萬元,試驗種植溫室葡萄1棚,試種成功后,再開始向村民推廣。2012年他種植的葡萄在六七月就掛果了。一個棚最少產了2000斤,一斤按照15元賣,收入3萬元,收益遠遠超過西紅柿、黃瓜等。在他的帶動下,2013年,有56戶村民加入種植葡萄的行列。“市場證明種植西紅柿、黃瓜等收益不穩定,因為這些蔬菜市場價本來就低,抗風險能力也低,所以我們就開始推廣溫室水果種植。”莊錦國說,他自己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最擅長種植蔬菜水果的“村官”,下一步,他的夢想就是幫村民在產業上做些新的調整,集中在產品的銷售上,打造一個屬于寺伙溝村的農產品品牌,為農民增收、產業增效,盡自己的微薄之力。
![]() |
上一篇: 溫室大棚防御冷空氣侵襲 |
![]() |
下一篇: 甘肅武威日光溫室建設新高潮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