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義大棚孕育致富夢
盛夏時節,記者來到孝義市大孝堡鄉南船頭千畝設施蔬菜基地。放眼望去只見一座座拱形大棚錯落有致地搭建在田間,進出廠門的拉菜車來來往往。走進村民任彥生承包的西瓜大棚,只見大棚內滿目翠綠,瓜苗正開出一朵朵的小黃花,一斤多重的小西瓜掛滿藤秧,彌漫著瓜香。
“我今年承包了10個大棚,每個大棚種植的蔬菜也不一樣,有西瓜、甜瓜、西紅柿等10個品種。種完瓜后,接著還可以種一茬蔬菜。雖然投資成本高,但是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。”任彥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。“我們種植的西瓜是按顆賣的,一顆大約是6—9元,每個大棚畝可收入5萬余元,是種植蔬菜的好幾倍,這已經成為我們當地菜農發家致富的香餑餑。” “我就是本村的,以前找工作還得跑到外面,現在好了,自我們村的大棚建起后,在自家門口一個月就能掙到差不多2000元。”任俊霞對記者說。據了解,像任俊霞一樣,南船頭和鄰近的許多種村民都嘗到了大棚蔬菜產業的甜頭。 “能走上致富的路子,過上今天的好日子,這可都是合作社支持起來的。”這時旁邊的種植戶程海軍說。據悉,該千畝設施蔬菜基地是由孝義市宇豐、盛景合作社共同建設,采取“園區+專業合作社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采用個人承包和雇傭勞動力的兩種經營模式,統一規劃布局,統一棚型結構,統一協調用地,可為當地創造200個就業崗位,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的農民從事現代農業。同時蔬菜大棚全部按照第七代日光節能溫室的建設標準,是該市打造汾河、文峪河沿岸萬畝設施蔬菜走廊的示范工程,也是該市現代農業特色化發展、規模化建設、專業化經營的重點工程。蔬菜大棚的引進,開創了南船頭村農業發展的新模式,解決了當地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,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又一新渠道。同時經過多年的發展,大孝堡鄉的大棚蔬菜也遠近聞名,不僅形成了規模種植,管理也由傳統的粗放型轉向現代的精細型,蔬菜大棚也日漸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“聚寶盆”。
![]() |
上一篇: 玉門市赤金鎮溫室大棚韭菜種植 |
![]() |
下一篇: 設施農業讓大棚成景點 |